2018双11成交额再创新高,消费升级动向明显
双11成交额刷新纪录
2018年的双11再次刷新了历史纪录,天猫和京东两大电商平台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。数据显示,2018年天猫双11最终成交额达到2135亿元,同比增长27%;京东双11期间累计下单金额达到1598亿元,同比增长25.7%。这样的2018双11成交额不仅远超往年,也再次证明了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。
看到这样的数字,你是不是也好奇自己贡献了几许?这场全民购物狂欢已经不仅仅一个促销活动,更成为了中国消费市场的”晴雨表”。从2009年第一次双11的5000万成交额,到2018年的数千亿规模,十年间增长了数千倍,这种增长速度在全球电商史上都是罕见的。
消费升级特征显著
分析2018双11成交额背后的数据,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消费升级的动向。消费者不再单纯追求低价,而是更注重质量和特点化。高质量家电、智能设备、进口商品等品类增长迅猛,其中iPhone XS系列在天猫开售仅30秒就突破亿元成交额,戴森吹风机1小时卖出2.5万台。
“消费升级不是简单的价格提升,而是消费者对质量生活的追求。”业内专家这样解读2018双11成交额背后的消费动向。国产品牌表现同样亮眼,小米、华为等品牌销售额均突破10亿元,显示出消费者对国货的信心不断增强。
需要关注的是,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消费增长尤为明显。2018年天猫双11期间,来自下沉市场的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50%,这说明电商平台的下沉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。京东的数据也显示,县级市及下面内容地区的下单金额同比增长超过60%,农村市场正在成为新的增长点。
新零售融合成效初显
2018双11成交额的另一个亮点是新零售的全面落地。线上线下融合的购物体验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便利,也为商家创新了新的增长点。阿里巴巴旗下盒马鲜生、大润发等新零售业态首次全面参与双11,单日销售额是平时的7倍。京东的”无界零售”战略也在双11期间得到验证,超过50万家线下门店参与活动。
“线上线下的界限正在消失,消费者可以在任何场景下获得一致的购物体验。”这是2018双11成交额给行业带来的重要启示。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,商家能够更精准地触达消费者,提供特点化的产品和服务。
物流效率的提升也为2018双11成交额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。天猫双11当天产生了10.42亿个物流订单,但通过智能分拣、前置仓等创新模式,首个订单仅用8分钟就完成配送。京东物流在双11期间90%的自营订单实现当日或次日达,创新了新的行业纪录。
展望未来进步动向
2018双11成交额不仅一个数字,更反映了中国消费市场的新变化。随着消费升级持续深入,未来的双11可能会呈现下面内容动向:
开门见山说,质量消费将成为主流。消费者会更加注重产品的实际价格和使用体验,而非单纯的价格影响。接下来要讲,特点化需求将更加突出。C2M(顾客对工厂)模式有望得到更广泛应用,满足消费者的定制化需求。第三,线上线下融合将更加紧密。新零售将重塑整个消费生态,创新更多商业机会。
2018双11成交额已经落下帷幕,但它留给我们的思索远未结束。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,怎样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,创新更多价格,将是电商平台和品牌商家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