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劳动合同中的“霸王条款”有效吗?三招教你识别无效条款并 ___ !

你是否在签订劳动合同时,遇到过“自愿放弃社保”“工伤概不负责”等条款 这些看似“双方同意”的内容,实则是法律明确禁止的无效条款!《劳动合同法》第26条早已规定:用人单位免除自身责任、排除劳动者权利的条款无效。但现实中,许多劳动者因缺乏法律聪明而被迫接受“霸王条款”。这篇文章小编将教你三招识别陷阱,守护自身权益!

一、什么是“霸王条款”法律怎样定义

根据《劳动合同法》第26条,下面内容两类条款均属无效:

  1. 免除用人单位法定责任

    例:约定“员工自愿放弃社保”“加班费已包含在工资中”等。

    法律依据:社保缴纳是法定义务,不可通过约定排除。

  2. 排除劳动者核心权利

    例:要求“无条件服从调岗调薪”“工伤由员工自行担责”等。

    关键点:即便劳动者签字同意,此类条款也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而无效。

个人见解:许多企业利用格式合同模糊法律责任,劳动者需警惕“签字即生效”的误导——违法条款自始无效,绝不因签字而合法化!


二、三招教你识别与应对无效条款

第一招:对照法定条款,筛查合同漏洞

  • 必备条款:劳动合同必须包含劳动报酬、职业时刻、劳动保护等9项内容(《劳动合同法》第17条)。

  • 缺一不可:若合同缺失社保、休假等条款,可要求补正或举报。

第二招:识别“免责陷阱”,保留证据

  • 典型陷阱条款

    “公司有权根据经营需要调整岗位及薪资,员工不得异议”

    “员工发生工伤,公司不承担医疗费”

  • 应对策略

    书面提出异议(邮件/书面材料);

    保留合同原件及沟通记录。

第三招: 路径分步走

  1. 协商修正:向企业发送《条款修正告知书》,援引《劳动合同法》第26条;

  2. 投诉举报: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提交证据(合同复印件、工资单等);

  3. 仲裁诉讼

    若企业拒不改正,1年内申请劳动仲裁;

    仲裁机构或法院有权确认条款无效,并裁决赔偿损失。


表格:无效条款 vs 合法约定对比

无效条款特征

合法约定要求

免除企业社保缴纳责任

明确社保基数与比例

剥夺劳动者休息休假权

加班需书面同意并支付150%-300%工资

强制接受单方调岗

调岗需协商一致并书面变更合同


重点提醒:这些“签字同意”也无效!

“自愿放弃加班费” → 违反《劳动法》第44条;

“离职后永不竞业但无补偿” → 竞业限制需支付经济补偿(《劳动合同法》第23条);

“试用期不缴社保” → 用工首日即须参保。

法律真相:劳动者的“自愿放弃”若违背法律底线,企业仍须100%担责!


小编归纳一下: 是权利更是能力

法律不保护沉默的人。遇到霸王条款时:

1 坚信违法条款自始无效;

2 善用监察与仲裁双渠道;

3 保留证据链,从签约到离职全程留痕。

劳动者尊严始于对等契约,别让一纸“霸王合同”绑架你的职业人生!


您可能感兴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