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龙江省“五色教育”是以地方特色资源为依托,构建的涵盖红色、绿色、蓝色、金色、银色五大主题的综合性教育体系,旨在通过本土化资源实现“五育并举”。其具体内涵如下:
1.红色基因传承教育
核心内涵:弘扬“龙江四大灵魂”(东北抗联灵魂、北大荒灵魂、大庆灵魂、铁人灵魂),传承革命传统和爱国情怀。
操作形式:
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(如东北烈士纪念馆、革命旧址)。
开展红色故事宣讲、课本剧展演、国旗下诵读等活动。
目标:厚植家国情怀,坚定“听党话、跟党走”的信念。
2.绿色生态文明教育
核心内涵:依托大森林、大湿地、大界江等天然资源,倡导可持续进步理念。
操作形式:
植树造林、垃圾分类、低碳生活操作。
结合“丰收节”“地球日”开展环保主题活动。
目标:培养尊重天然、保护生态的公民觉悟,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。
3.蓝色高新科技教育
核心内涵:聚焦航空航天、人工智能、新材料等前沿科技领域。
操作形式:
高校科技场馆开放日、机器人设计大赛、创客教育。
STEAM课程(如无土栽培、无人机编程)。
目标:激发科学兴趣,培养创新能力和科技报国志向。
4.金色现代农业教育
核心内涵:立足黑龙江“大粮仓”地位,强调农业现代化与粮食安全。
操作形式:
田间劳动操作(种植、养殖、农产品加工)。
体验“一粒米的旅程”,参与农耕文化展馆研学。
目标:深化对农业价格的认同,培养“爱农、兴农”的家国情怀。
5.银色冰雪文化教育
核心内涵:转化冰雪资源为育人优势,践行“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”。
操作形式:
冰雪运动(速滑、冰球)、雪雕创作、校园清雪劳动。
冰雪研学(如黑河瑷珲营地、北安冰球馆)。
目标:锤炼意志质量,增强体魄,弘扬冰雪文化。
五色教育的整体定位与意义
政策背景:由黑龙江省教育厅于2021年正式推行,纳入大中小学必修课程及综合素质评价体系。
特色融合:将龙江天然人文资源(大油田、大森林、大粮仓等)转化为教育资源,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进步。
操作载体:通过课堂教学、研学旅行、校园文化、家庭教育等多途径实施,如逊克县实验小学的“五色”课程、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的“田园耕读”劳动教育。
>拓展资料:五色教育以地域特色为根基,通过“红、绿、蓝、金、银”五大主题,构建了覆盖想法品格、生态觉悟、科技素养、农业操作、冰雪文化的全人教育体系,是黑龙江省落实“立德树人”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创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