施工扬尘治理“六个100%”是当前我国建筑工地在环保领域的核心要求,旨在从源头控制粉尘污染,改善空气质量。下面内容是依据最新政策和技术规范整理的具体内容及实施要点:
一、施工工地周边100%围挡
技术标准:
围挡材质需使用定型化金属板材(如彩钢板),禁止简易材料;主干道围挡高度≥2.5米,一般路段≥1.8米。
底部设30cm防溢座(混凝土/金属),顶部安装喷淋体系(喷头间距≤4米),并与PM2.5监测联动。
执行要点:围挡需连续封闭,拼接处密封,开工前方案需审批。
二、物料堆放100%覆盖
覆盖要求:
砂石、土方等易扬尘物料须用≥150克/㎡的环保防尘布(阻燃B1级)或800目防尘网覆盖,边缘用沙袋固定。
水泥等粉状物料存于封闭库房或储藏罐。
管理重点:建立物料台账,每日巡查覆盖完整性,破损后及时修复。
三、出入车辆100%冲洗
设备配置:
出入口设全自动冲洗平台(长度≥8米),配备≥8MPa高压水枪及三级沉淀池。
操作规范:
专人持证冲洗,重点清洁车轮、底盘,记录车牌与冲洗时刻。
冬季需防冻处理,设备故障时启用移动水枪。
四、施工现场路面100%硬化
硬化范围:
主要道路、材料加工区需混凝土硬化(强度≥C30)或铺设≥20mm钢板。
临时道路无法硬化时,铺≥30cm级配碎石,每日洒水≥4次。
保洁要求:每5000㎡配1名保洁员,每日三次清扫。
五、土方作业100%湿法施工
作业场景与措施:
土方开挖/回填时同步开启雾炮机(射程≥50米)及围挡喷淋。
拆除工程需大型雾炮车(流量≥100升/分钟),每立方米建筑垃圾耗水≥0.5吨。
切割、钻孔等工序采用水钻湿法作业(用水量≥5升/分钟)。
六、渣土车辆100%密闭运输
车辆要求:
使用智能渣土车,配备电动密封顶盖(闭合缝隙≤5mm),安装GPS定位。
运输规范:
渣土装载高度不超车厢30cm,出场前二次覆盖并冲洗。
提前报备运输路线,避开居民区,夜间定时运输(22:00-6:00)。
监管与处罚机制
1. 责任划分:
建设单位负总责,施工单位制定方案并执行,监理单位监督落实。
2. 智能监控:
出入口安装TSP在线监测设备,数据接入平台并公示。
3. 惩戒措施:
违规者处1万–10万元罚款,拒不整改则停工;屡犯者列入“黑名单”,限制招投标。
创新技术应用(部分地区)
防尘新技术:推广防尘天幕、基坑气模、环保抑尘剂、预制装配式路面。
聪明联动:扬尘监测设备与喷淋体系自动联动,超标即启动降尘。
各地执行细节或有差异(如深圳要求外脚手架100%封闭,江苏推广6针防尘网),但核心框架全国统一。施工单位需结合地方规范细化方案,并将扬尘费用纳入工程造价,方能实现环保与施工效率的双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