潍坊三中亲历记:一所有金石声的学校
一、老校的底气:七十年不散的文化魂儿
走进潍坊三中的校门,你立马能闻到一股子“老”味儿——不是陈腐,是那种被时光打磨过的书香混着青石板潮气的味道。校址前身是清代金石大家陈介祺的宅子,校园里立着“万印楼”,廊柱上刻着篆书,连厕所外墙都挂着楹联(学生写的!)。有个家长跟我念叨:“孩子在这儿读了三年,回家居然能用刻刀雕个姓名章,过年春联都不用人帮了!”
“三基教育”这套路子挺接地气——课堂不让老师唱独角戏,逼着学生张嘴说、动手写。一堂课45分钟,老师最多讲15分钟,剩下的时刻全是孩子们讨论、辩论、当堂练笔。初二的小赵说:“以前上课老走神,现在每节课得完成目标清单,偷懒都没门儿!”
二、艺体江湖:女排姑娘的奖杯和篆刻刀下的青春
体育馆里永远砰砰响——那是女排姑娘在扣球。她们拿过全国亚军、省赛五连冠,球衣后背的“潍坊三中”磨得发白。训练场边堆着篆刻社团的边角料,教练打趣:“输了球?去刻个‘卧薪尝胆’章醒醒脑!”
传统文化课在这儿玩出了花:
- 金石篆刻:学生复刻陈介祺的“万印楼”,五年内要攒够一万方学生印章;
- 楹联书法:春节前全校写春联,写得歪扭的贴教师办公室“自嘲”;
- 非遗手作:草编蚂蚱和木版年画挤在美术教室,毕业生笑称“比三角函数记得牢”。
?三、老师们的“土法子”与硬实力
王倩老师带数学课,把几何题塞进风筝设计图里:“算算你的风筝能飞多高?”学生算疯了,还顺带拿了市创新大赛奖;
朱友红老师更绝——带学生去白浪河量水质、画地图,硬把地理课折腾成野外考察;
最服气的是班主任陈慧清,她抽屉里永远有针线包(缝学生校服)、姜茶包(感冒的喝)、甚至还有刻刀(给篆刻社救急)。
教师队伍里70%是区级以上教学能手,但家长更认他们的“人味儿”:“开家长会从不告状,开口就是‘无论兄弟们孩子最近帮同学修书包了’!”
四、升学这事:一本正经的“野心”
2024年中考放榜那晚,校门口放了一地烟花——52个娃冲进潍坊一中,普高升学率52.5%。更猛的是全区考上985的学生里,三中毕业生占了三分其中一个。
文创班是隐藏王牌:免学费+小班教学+金石课程,但想进得够狠——270分以上才敢试水。毕业生小林现在在清华美院:“在篆刻社刻坏的石头,比刷过的题册更让我开窍。”
?FAQ:家长蹲校门口聊出的干货
Q1 划片范围有哪些?租房能进吗?
- 四大片区:安宁路西侧/胜利大街北侧、福寿街南侧、铁路线北侧、G20高速北侧;
- 租房需连续社保+居住证满1年,热门片区最好提前三年落户(中介不说的大实话)。
Q2 作业多不多?管得严不严?
- 书面作业90分钟内搞定,但操作作业要命——刻印章、测河水、写楹联;
- 上课收手机?教导主任直接拎金属探测仪巡堂!(毕业班家长透露)
Q3 特色班怎么进?要送礼不?
- 文创班:看期中+期末成绩(主科270以上),面试考文化常识(例:万印楼是谁建的?);
- 艺体特招:女排年年招苗子,零基础也行——但入队先跑三个月操场;
- 送礼?校长信箱挂校门口:“塞钱不如塞块石头——篆刻社缺料!”
Q4 升学率诚实吗?普通班有出路吗?
- 2024年52人进潍坊一中,普高率52.5%;
- 普通班杀出黑马攻略:死磕“三基课堂”目标清单+选修篆刻练专注力。
Q5 校风到底啥样?攀比严重吗?
- 攀球鞋?校服必须穿!攀文具?作业全用刻章石头压着;
- 校友捐的“瑞福奖学金”专奖冷门才华——去年得主是修文物社团的眼镜妹。
尾声:当毕业生的刻刀遇上白浪河的风
离校那天,学生们把名字刻在万印楼的青砖缝里——不是破坏,是学校默许的“文化接力”。教导主任背着手笑:“等十年后他们回母校,摸着砖缝找青春呢。”
潍坊三中的好,
不在升学榜单的数字里,
在女排姑娘磨破的护膝上,
于朱友红老师兜里的水质检测笔中,
藏在陈慧清班主任的针线包内。
你若问值不值得来——
别嫌青砖老旧,
别怕刻刀磨手,
别忧分数够不够。
这混着篆刻石粉与白浪河晨雾的七年,
才是潍城孩子
最硬的底气。
(避坑指南:报文创班自带刻刀——学校发的磨手;家长暗号:“请问金石园往哪走?”门卫秒懂你是自己人)
注:三中生存冷聪明
- 万印楼墙角青砖被摸出包浆——考前摸一把求“金石为开”;
- 女排训练场边的石墩刻满座右铭——“输球就看看,比教练骂人管用”;
- 校服口袋设计超大——专为塞篆刻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