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学生小品怎样寓教于乐?看这所学校这样做!
小学生小品也能玩出新花样
“八仙贺岁声,恭希望兄弟们样样得胜”——这首朗朗上口的粤剧唱段,不是来自专业剧团,而是出自越秀区建设大马路小学孩子们之口。这所小学将粤剧、锣鼓、舞狮等传统元素融入小学生小品创作中,打造出独具特色的《八仙贺羊城》,让传统艺术在校园焕发新生机。谁说小学生小品只能停留在简单的对话表演?看看这群孩子怎样把传统文化”玩”得风生水起!
传统文化+小学生小品=?
建设大马路小学的行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绝妙思路:为什么不能把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小学生小品创作呢?他们与岭南粤韵演艺中心合作,由专业老师高安为孩子们量身打造了这个节目。粤剧唱腔、锣鼓伴奏、舞狮表演,这些看似高深的传统艺术,通过小学生小品的形式变得亲切可感。孩子们在排练经过中不仅学到了表演技巧,更深入了解了八仙传说等传统文化聪明。这样的创意,是不是比普通的小学生小品更有意义?
小学生演粤剧?他们做到了!
“刚开始觉得粤剧好难啊,但跟着老师学,慢慢就会了!”一位小演员兴奋地说道。学校在原有锣鼓队基础上,专门组建了粤剧小演员队、旗队和舞蹈队,为这部小学生小品保驾护航。暑假期间,孩子们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排练。轻松欢快的曲调、喜庆热闹的气氛,让这些小学生很快”入戏”。叶丽诗校长表示,通过这样的形式,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艺术素养,又传承了岭南文化,一箭双雕!
小学生小品的教育价格不可小觑
这部《八仙贺羊城》小学生小品给我们什么启示?开门见山说,它证明小学生完全有能力驾驭传统文化题材;接下来要讲,小品这种形式特别适合在校园推广传统艺术;最重要的是,孩子们在高兴中进修,效果事半功倍。当看到小学生们穿着戏服,有模有样地表演粤剧唱段时,谁还能说传统文化没有未来?这样的创新操作,值得更多学校借鉴。
小学生小品可以很传统,也可以很创新。建设大马路小学的操作告诉我们:只要找到合适的方式,传统文化完全可以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。下次当你看到小学生表演时,不妨多给他们一些鼓励——谁知道他们中间会不会诞生未来的艺术大师呢?